大宗商品破壞式下挫或致澳元跌破公允價
大宗商品破壞式下挫或致澳元跌破公允價
原油市場踉蹌前行一年有余,金市乍暖又迎重擊,從小麥到銅礦到天然氣,幾乎無一幸免,大宗商品的糟糕行情令投資人望而卻步,并成為今年以來當之無愧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礦業投資登頂,采礦熱潮降溫,澳儲行一再降息的同時一再重申,澳元需要繼續貶值以反映大宗商品價格下挫的事實。在長達兩年的頑固據守之后,伴隨大宗商品市場突然加劇、幾近破壞式的下挫,本地貨幣開始跌撞下行,逐漸靠近許多分析師所謂的“公允價值”。 問題在于,大宗商品市場的風暴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根據大部分計算模型,澳元在73美分水平可恰當反應出澳大利亞的貿易條件?即出口額與進口成本的比值,以及澳洲和美國的債券利率差異。經濟學家形成的另一項基本共識是,美聯儲最終開始提升利率后,澳元將繼續下行,然后停靠在70美分水平。 然而大宗商品市場突然出現的潰退卻沒有被考慮在內。鐵礦和煤炭價格還會下挫多少,仍是可供激辯的論題。 世界銀行在上周最新發布的三季度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預期,大宗商品市場會在2015下半年觸底,2016年復蘇。黃金除外,疲軟形勢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該行指出,供應充分而需求疲軟是造成商品價格下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工業商品。 世行的預測令人寬慰,畢竟半年的時間難以稱得上漫長,但對于許多剛剛經歷商品市場狂風暴雨洗煉的投資人而言,說服力度有限。 7月29日,Kaizen Capital依據大宗商品長期走勢作出預測:從‘托瑪斯路透等權重持續商品指數’歷史表現來看,現在說大宗商品周期筑底為時過早。如果歷史可供借鑒,澳元將會下跌至50美分。 其總投資官Connor Grindlay在一份研究記錄中稱,“通常情況下,牛市時期會持續長達十年,商品價格指數漲幅可達三到四倍,然后會經歷平緩期,或者下跌”。譬如上世紀70年代的牛市期,指數值在1971年10月到1980年10月之間上漲了3.5倍。在隨后的21年內震蕩回落46%,最終到2001年觸底。 相對應地,在每個周期澳元總是在指數值沖至高峰或觸及低谷后幾個月內創出新高或新低,比如1981年達到的1.19美元、2011年7月達到的1.10美元,以及2001年4月創下的歷史低點46.3美分。依據這一模式,如果大宗商品市場連續多年保持低迷或下行,澳元會被一路拖曳,最低可能再度跌至50美分或以下。 大宗商品行業產能過剩,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都意味著關鍵商品價格會繼續走弱。“2000年的牛市,如同上世紀70年代的牛市一樣,刺激商品生產商砸下重金增加供應,供大于求,價格下跌,這恰恰是目前發生的狀況”,Grindlay說。 無獨有偶,有分析人士基于商品市場下行對澳洲經濟的沖擊作出類似暗淡預測。私營銀行Deltec首席執行官Atul Lele認為未來6個月內澳元可以很容易地跌到70美分,且短期內難有反彈,某些情況下還會跌至50美分。 由于周期性因素施壓,澳洲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并給貨幣及財政決策者帶來挑戰。未來經濟前景及貨幣政策走勢如何,Lele認為同為商品型經濟體的加拿大可作為借鑒樣板。 本月,面臨原油價格再次下滑,正從能源驅動型經濟艱難轉型的加拿大央行宣布年內第二次削減利率,降幅0.5%,引發加元大幅下挫。該行強調,降息決議十分艱難,幾乎是50-50的拉鋸,并否認經濟正在陷入衰退。 但Lele指出,過度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繁榮時期缺乏有效的結構性改革,是商品型經濟體的通病,未來還將有賴于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挽救經濟表現,而加拿大正是澳大利亞提前6個月的預覽版。 無論是持續的貨幣寬松還是衰退風險都將給澳元帶來更大壓力。 |